首页
pc平台游戏介绍
产品展示
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pc平台游戏 > 新闻动态 > 1949年林彪成为顶头上司,陈赓看到调度电报后,怔愣良久沉思不语

1949年林彪成为顶头上司,陈赓看到调度电报后,怔愣良久沉思不语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2:33    点击次数:138

1949年2月,第二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命令,将中原野战军第4、第9纵队以及豫西军区等部队合编,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。

该兵团下辖13、14和15军,由陈赓担任兵团司令员兼政委,由郭天民担任副司令兼参谋长。其基本上是司令员陈赓一手创建和发展的,不仅基础好战斗力强,而且特别擅长独立作战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该兵团的基础曾经来自于“陈谢集团”(陈赓、谢富治),在当年挺进大别山拉开反攻序幕时,陈谢集团就是三路大军中的一支。

遥想当年,陈赓等人带着军队强渡黄河,截断陇海路,转战潼洛之间,消灭了大量敌军。随后向伏牛山东麓扩散,创建了豫陕鄂军区。1948年又转战洛阳,再战宛东、宛西,之后更是决战淮海,立下了传奇战功。

因此第四兵团成立的时候,这支部队就已经拥有了赫赫威名,他们也注定了在陈赓的手下又要大显神威。

然而,1949年5月22日,第四兵团刚刚解放南昌,部队还在进行短期的整训,突然没过多久,中央军委发来电报:令第四兵团归第四野战军指挥,参加对白崇禧的作战。

这个命令让陈赓根本没有心理准备,所以他接到命令的时候怔愣良久,沉默了半天,旁边的副司令郭天民也意识到了不对劲。

但陈赓并没有表示反对,只是缓缓吸了一口气,然后说:我们协同四野主力作战,一定要顾全大局,积极配合,不挑选任务,捡重担子挑。

就这样,林彪暂时成为了陈赓的上级,第四兵团和四野这两个传奇作战单位似乎迎来了史诗级的合作。但细心的人会发现,陈赓似乎对于这个命令有些担忧,甚至有些抗拒。

那么这又是为何呢?其实,在历史上,陈赓和林彪的关系还真说不上亲密无间,而且如今的形势变化,也着实让陈赓的心里有些担忧。

众所周知,陈赓是黄埔一期毕业生,郭天明也是黄埔三期学生,而林彪只是黄埔四期的学生。借用网上的一个段子,林彪在背中正枪的时候,人家陈赓背的可是“中正本正”。

因此,陈赓算辈分的话比林彪高,至少也是学长一级。

此外,在相当长的时间内,陈赓也是林彪的老上级。遥想当年,林彪刚刚进学校的时候,陈赓已经是黄埔四期步兵科一团七连连长。

后来两人都参加了革命,而且也都经历了南昌起义。

——但在开始,陈赓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三师第六团二营营长;而林彪不过是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三营七连连长,所以林彪还是得称呼他一声长官。

不过,世事无常,虽然陈赓是一代传奇,但林彪也是相当不凡,在毛主席的后续提拔下,他因表现突出逐渐高升,甚至还超过了陈赓。

虽然陈赓为人开朗洒脱,但对于这件事情,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。他曾经多次向毛主席和周总理表示,自己不想在林彪手下工作。

而后来在抗战爆发,陈赓成了刘伯承129师中的386旅旅长,成为了刘伯承手下的最强劲的部队之一。从这些内容都不难看出,陈赓是不太愿意在林彪手下工作的。

其实这种情绪也实属正常,毕竟名将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。当然,这也并非个例,当年粟裕大将担任副司令员的时候,许世友、宋时轮等名将也是多次向其发起“挑战”。

若仅仅只是名将之间的傲气,那倒也没什么,毕竟粟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,绝对的实力也可以让人心服口服,但是陈赓和林彪之间还发生过一些故事.......

首先来看两人的恩怨,事情就发生于南昌起义后,当时部队正在向潮汕地区撤退。敌人的火力非常凶猛,陈赓带着部队顽强反击,战士们一个个冲上去与敌厮杀,很多人都阵亡了......

就在这种情况下,陈赓突然看到一个人想要往后撤退,他当即就拦住了对方,并且朝他招呼:林排长,你往哪儿走?原来此人就是林彪,他当时觉得没有必要再做牺牲,上报陈赓:陈营长,我们连长牺牲了,撤吧。

众所周知,陈赓虽然平时是个好脾气,但是在战场上却不允许出现这种情况,如果有,那绝对骂的你狗血淋头。所以陈赓当即就对林彪大喊:没有总部命令,任何人都不许撤退,你代理连长往上冲。

但林彪还是捂着疼痛的膝盖为自己辩护,说:陈营长,不行,我们人太少了。这下子可惹火了陈赓,他当即拿枪指着对方,怒道:你再说我就枪毙你!

面对着枪口和怒发冲冠的陈营长,林彪只能重新调整心态,再次带着部队冲锋......

毫无疑问,这段历史是林彪罕见的尴尬时刻,不过我们也得承认,这是林彪唯一的一次懦弱,之后他一步步地从战场上厮杀出来,一路成为后来的战神。

然而,虽然林彪和陈赓都在未来成为了能够独挑大梁的名将,可是这件事情一直横亘在他们的身前。陈赓也许比较洒脱,而林彪或许也没有在意,但却依旧使得两人的关系稍微有点尴尬。

正因为有这以上的原因,所以当得知自己的第四兵团要归林彪指挥使,一向大大方方的陈赓也沉默了。

不过,我们不得不佩服陈赓,此时的他早已不是当年的热血青年,为了大局考虑,他选择无条件的服从命令,积极配合林彪作战。

只是接下来的作战过程中,他们二人始终无法做到像粟裕一样,从力压群雄再到受众人佩服的转化,反而彼此之间产生了矛盾。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

正如开篇所说,第四兵团和第四野战军汇合起来追击白崇禧,四野的司令部在郑州,陈赓的司令部在南昌附近,二者相距2000多公里。

但是,林彪却下达命令,要在长沙衡阳地区发动新的“百团大战”,而且要求陈赓的四兵团配合第四野战军,渡过赣江,进入湖南醴陵、衡阳、株洲一线和白崇禧的主力决战。务必要通过南北齐头并进歼灭敌军。

这一命令看起来大气磅礴,可是第四兵团的指挥人员表示有些不能理解。当时陈赓正在南京开会,作战会议由副司令郭天民召开。

在会议上众人一致认为,往西北方向运动,只能侧击白崇禧的尾巴,并不能取得最佳作战效果,而且我们也无法确定白崇禧是否愿意与我们决战。

再者,当时正值盛夏,因为酷暑部队减员现象很严重,此战如果不能逼迫敌人决战,那么我军很难在接下来的作战中仍有余力。

很快,陈赓从南京归来,当他得知了这一消息,也认可了作战会议的结果,并且立即建议林彪更改作战计划。但林彪这时候坚持己见,他并不想修改作战计划,一定要让陈赓带部队出战。

陈赓也不是一般人,他知道乱来的话,损失的只会是兄弟们的性命,所以他当即写信给中央军委,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:正面作战不易歼其主力,必须要采取大迂回和大包围的战术。我们不妨继续向南推进,直接占领广州,堵住敌人向广东之逃路。

毛主席高瞻远瞩,在抽了一口烟后,当即拍板,认可了陈赓的作战计划。后来中央军委给四野发了电报: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办法,而应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,方能掌握主动。

在毛主席的支持下,陈赓带着军队一路南下,并配合四野部队直抵敌人盘踞的广东省。后来第四兵团向广东进军,月余后广州顺利解放。

值此胜利时刻,陈赓并没有被冲昏头脑,而是立即命令十五军军长秦基伟,部队不得进入广州,而是继续向佛山追击。随后又命令十四军军长李成芳,迅速占领三水,堵住敌人逃跑的方向。

从决策上来看,这无疑也是相当正确的,但就在此时,林彪发来了命令,而且是直接下达给各军:如果广州之敌逃窜,我不要追击。

林彪这项命令或许有自己的考量,但却把陈赓气坏了,人家毛主席都说宜将胜勇追穷寇,怎么我们突然出这昏招?

经过反复权衡,陈赓坚持己见,认为这一命令难以执行,于是直接接通了三位军长的电话,告诉众人:追击敌人总不会犯错误,仍按我们原部署执行,继续追击逃敌。

在陈赓的“自主”下,第四兵团又歼灭了不少敌人,而且逼迫敌人103师四千余人起义,同时还搞清楚了敌人主力向阳江方向逃窜的情况。

在胜利面前,陈赓更加相信自己的决策是对的,所以他再次命令部队,昼夜兼程,向阳江追击,合围敌人。而且,为了避免出现干扰,陈赓的这一行动并没有上报给林彪。

事实证明“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”,战争决策需要听得见炮火的人来做决定,后来毛主席发来电报,否定了林彪不许追击的命令。

毫无疑问,陈赓这一大胆举措做对了。第四兵团发起了对阳江的总攻,一举消灭了敌人近5万人,立下了大功。

当然,虽然林彪、陈赓之间战术方向上有不同理念,但这并不妨碍战场的走向,经过广东战役后,白崇禧不得不退居广西老巢做最后挣扎。

根据当时的统计,白崇禧有正规军队20万人,另外还有地方部队10余万人,所以仍有困兽之力。林彪来了后,命令各军团准备在粤桂边界围攻白崇禧的主力,之后各军团展开全线攻击,顺利解放了桂林。

可以说,白崇禧的局势岌岌可危,他已经被解放军团团围住了,随时有被吃掉的危险。

不过小诸葛的外号不是吹的,在如此危急关头,他决心来一个暗度陈仓,命令鲁道源十一兵团主力向荣县附近集结,然后暗地里命令张淦率领的第三兵团向玉林和北流线赶进。

——很明显,他想要牺牲鲁道源兵团,借此掩护张淦部队打通雷州半岛的通道,这样就可以逃出生天。

比较可惜的是,一向神机妙算的林彪居然真的中招了。他想要将白崇禧的主力全部消灭,同时也误判了敌人的进攻方向。

当时下达了紧急命令,要求第4兵团留下第十三军三十九师在廉江阻止敌人向雷州半岛逃窜,其余的全部兵力都北上,去拦截和消灭鲁道源军团。

这又是一个让第四兵团极为不畅的命令。因为很多人认为:此时的局势已经相当明了,解放军的主要作战目标是防止敌人逃窜,将其全部消灭。而敌人逃窜的重点莫过于雷州半岛。

因此,陈赓坚决反对三军主力北上,而且反复发电给林彪,若敌人要逃窜,三十九师部队绝对无法阻挡,到时将会酿成不可估量之损失。

不过林彪仍旧回复:我决心已下,不能更改,命令各军按计划立即出动,歼灭鲁道源兵团。

陈赓看到电文后,不愿听从,所以他坚持正确做法,并且再一次发电给中央,说明了当前的局势,而且还提出了建议:我军必须牢牢控制住雷州半岛!

果然,后来毛主席回电四兵团:仍按陈赓前提部署。在毛主席的再次认可下,林彪再次修改原定计划,调整了新的作战方案。

当得知这一消息时,副司令郭天民捧着电报激动不已,他围着屋子转了好几圈,然后扯着嗓门大喊了一句:毛主席英明伟大。

后来历时34天的广西战役结束,在陈赓的坚持下,小诸葛的计策破产,他的主力部队17万人被消灭和俘虏而白崇禧仅以身免,只能无奈的去了台湾......

很明显,林彪并没有能让陈赓服气,这在当年算是一大遗憾。

而且根据资料记载,陈赓曾写下了一篇文章,即:《在祖国南部边疆的三次追歼战》。

——在文中他直接提到了当年广西会战中的自己与林彪的分歧,更是点明了,如果按照林彪的部署,白崇禧就会从雷州半岛逃跑。可见陈赓仍旧没有对这个学弟心服口服。

在战斗结束后,1949年12月,中央军委再次下达命令,第四兵团重新归第二野战军指挥,陈赓哼着小曲归了家。

不过,命运的确很神奇,虽然两人彼此之间有隔阂,但却一直纠缠在一起。在新中国成立后,林彪接替了彭德怀成为了国防部长,而陈赓被调任为国防部副部长。

而在1961年,陈赓因病去世。由于当时林彪是国防部长,所以他又成为了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,并且主持了公祭大会。就这样,陈赓的最后一程也是学弟林彪送的,可以说两人这长久的“冤家模式”一直持续到了最后。



Powered by pc平台游戏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